公共場所空氣質量檢測儀對于防疫有何優勢?
2020年立秋剛過,夏日酷暑似乎要日益遠去,而即將迎來的,卻有可能是疫情的下一個高峰期——秋冬季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認為“病毒不可小覷,它比較容易在人體繁衍和傳播,這個病毒不會倏然而去,未來有多種可能性。疫情形勢在夏季相對好一點,在冬秋季節要深存戒懼之心。”隱患風險較大的秋冬季節即將到來,除了要帶好口照、勤加洗手,做好個人防控工作之外,公共場所空氣質量也是可以加強管理的一個部分?,F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開始安裝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儀系統,那么它對于防疫有何優勢呢?
1、加強風險管理: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儀雖然不能直接檢測到病毒,但是它有兩個常規的參數可以從側面了解到室內空氣環境中感染疫情的風險性。一個是可以體現室內空氣凈化情況的PM2.5(室內顆粒物的情況通常也能展現氣溶膠的密度),另一個則是體現室內空氣通風情況的CO2。如果這兩個數值實時監測,讓我們能夠更直觀的了解的室內空氣污染情況,并借此加強室內空氣治理。
2、提高健康管理:除了抗疫風險的監測之外,這些空氣質量監測參數對于日常健康管理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儀可以包括監測項: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等,這些都是符合新版GB50325-2020對于室內空氣質量污染物的定義。加強這些空氣質量監測,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污染,并且通過新風等智能化設備來治理空氣污染,從而加強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減少患病風險。
3、大數據管理:雖然我們統稱為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儀,但是如今的檢測儀不似以往只是一個簡單的儀器,它可以通過物聯網建立真正的室內空氣質量管理系統。空氣質量數據無需人工,自動采集傳輸到在線的環境管理云平臺之中,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和WEB端直接了解環境數據,也可以通過另設的顯示屏、智能電視來獲取更多豐富的環境建議信息。而對于相關部門來說,則可以通過管理平臺統一收集數據,統計分析,定點比對等等,建立空氣質量大數據管理平臺。
藍居公共場所室內環境監測系統采用智能室內監測設備,集成多項空氣質量監測參數,如室內常規監測項PM2.5、甲醛、二氧化碳、氧氣、溫濕度等,可實時監測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此外,監測數據可對室內環境進行實時評估,還可以同時智能聯動新風以及空凈系統。讓管理人員快速發現室內環境隱患并及時采取改善措施,讓顧客實時感受到室內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建立公共場所智能化環境管理體系,塑造智能、潔凈、健康的形象。